薛虎峻:甘苦自有金石会 明净豈同青灯味
发布时间: 2022-11-23
【文艺家名片】
薛虎峻,男,山西文水县人,1971年2月生于甘肃省靖远县。西泠印社社员,中书协会员,甘肃省书协理事、篆刻委员会副主任,甘肃省青年书协副主席。
【文艺成就】
获百年西泠、西湖风国际篆刻创作一等奖,百年西冷、翰墨春秋诗书画印大展获书画印三项兼能奖,百年西泠、金石华章暨第八届篆刻评展优秀奖,甘肃省第八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。
作品入展第五届全国篆刻艺术作品展,第二届西部书法篆刻展,第七届全国篆刻艺术作品展,西泠印社第五、七届全国篆刻评展,百年西泠金石缘诗书画印大展(书法、篆刻入展),全国新文艺群体书法篆刻汇报展。
【代表作品】
花气熏人欲破禅 2.3cm×2.3cm
清风徐来 2.0cm×2.8cm
一蓑烟雨任平生 3.5cm×3.5cm
清品虚怀联 136cm×24cm×2
方寸自有乐地 2.4cm×2.4cm
欢喜 2.5cm×2.5cm
【业内评述】
甘苦自有金石会 明净豈同青灯味
一部小说,一首诗歌,一出戏剧,给人难以泯灭的影响,这个影响从审美来言各有不同,但它们所具的艺术高度却应该是一致的,动人是最为基本的要求,失去了这个根本,也就逸出了艺术之外。对于篆刻的欣赏,与小说、诗歌、戏剧又不类同,其审美经验绝不出自于生活,创作的专业性要求欣赏同样具有专业性,日常的生活经验只会隔离欣赏愉悦在专业之外。
薛虎峻的刻刀经过几十年的磨砺,已经超脱了一般印人的习惯,在他自己设定的坐标上构筑,首先,我从解读中感受到,他的运作十分轻灵,脱去了一般意义上的滞重、拖沓、散漫的表现,风生水上,自然成文,这种文理,出于自然,出于天然,终止于了然,美如飞燕舞于掌上,贵妃醉于花丛,一个个笔画伴着音乐行进,留在眼中的是难以拂去的魅力的感动。其次是表现出来的微妙,不管是细朱文、鸟虫篆,还是汉印白文,经过了他的思维梳理,都会把历史上的已有程式和结构,加以微妙变异,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特殊化,这种变化绝不是张牙舞爪,绝不是左右错落,绝不是无中生有,而是在对传统十分稔熟之极的一种生发,我们解读他的这个特点,只要稍加疏忽,这种美就流逝了,于此关捩,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创作主体与时风之间的夹角。本于传统,敢于出新,在传统与出新的面孔选择上,虎峻采用了精谨慎出的方式,使创作激情隐伏在一定的深度之下,中和成为常式的选择,而赋予的气质神情却是异古异今,在前行的轴线上更是异己的。不管如何取舍,轻灵都是一路相伴,成为笔画的神祇。再次,超迈与秀美的共生。能在这个层面上建立自己的体系形象,也是一个难上加难的事,虎峻的目标似乎是很专注,看他十多年走的路子,似乎一直在这样一个境界中努力,这有两个支撑点,一个是精准的刀法,得完全依靠纯熟的功力把思想深处的寄托化为审美现实,表现过程不能有丝毫的打折,在制作中只能有临时性的创造性的发挥,而不能有偏离预设的失误,运作完全按照构想行进,又加上预想之外的特殊的出采的语言,那印章就推向了成功,读虎峻之运刀,大有斩钉截铁之势,而无鼠首两端之虞,爽爽然有雷厉风行之概。一刀挥过,绝少修补,一些收刀处,下意识露出了刀痕,使石性很好的保留在了印面上,首尾呼应,生动活泼,平添了一层趣味。白文烂底和朱文烂划在虎峻的印作中被经常运用到,这种刻意的运用,屏弃了做作的浮泛,直接天然,使他的作品有了更多的古意,审美主体可以品出丰厚的意趣,象一些白文的烂㡳,是经过他的反复思考,在印稿设计之初已经有了㡳谱,而不是边刻边琢磨而附加上去的,天然从这里生发出来,就显得极为自然,让人读出它存在的真实意义,绝少画蛇添足之弊,如果把他的这类印作集中起来,放在战国印、汉印之中,高古之外还有一种简约的意味,审美思想的复现当然会胜过时间无意识的浸蚀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虎峻经营笔画,生辣古拙,于不经意间充分展现出来,使一根笔划具有了多重艺术内涵,反复评赏,后味多多。
我们整个考察虎峻的篆刻历程,从选择的作品看风格似乎就集中在那么几个大的路数上,其实,印人付出的努力,绝不限止于这么几种风格,上下求索是虎峻近三十年的漫漫艺术路,可以说他能看到的历史材料,都毫不犹豫的加以吸收,我记得有一次全国展他拿出了几枚唐宋官印一路的作品,细心品读,很多地方突破了印局工匠的局限,印文排布更为优美,笔画更具创意,把那个时代的缺陷统统消灭殆尽,美学意义上的重拳出击,多少年过去了,印象还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,我盼望他在这样的点上着力採掘,有系列的作品出来,但是一直没有等到,我臆测这是一种生存现状的约束。和虎峻很少聊他的未来发展,从势头看,他一定会随时调整,一步一步走向完美,一步一步走向辉煌。(作者:翟万益)
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推荐